8月3日,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以一篇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了各大媒体。一时间,玩股市的,投资游戏的,做游戏的,还有我们这些臭打游戏的,身边的社交媒体都被这这个这篇文章的相关话题刷爆了。相信大家也不例外,如果不是下午的惊天反转再反转诱发了我查一查的兴趣,可能今天也不会有这篇文章。
说句老实话,其实在办公室里刚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毫无波澜的。没有那些义愤填膺,也没有那么多惶惶不可终日。只是一边盘算一下要不要问问某个做游戏的朋友是不是又要掉头发跟进新要求了,一边听同事分析这波代表这上面的要发出怎样怎样的信号,这是对腾讯的怎样怎样。
然后这事儿就揭过去了,不能说麻木,只能说习惯了。是没读过电子游戏海洛因说还是没经历过18年啊?行文中那些梦回21年前的描述手法我都懒得多看几眼,顶多就是抱怨一句。“2021年了,还搁这儿用毒品比喻呢,政策和产业基础都不一样了,就不怕引起反弹?”
直到中午,我正刷着这次腾讯网易心动加起来跌了多少股价呢,一个新闻跳到了面前。
嗯?经济参考报删稿了?!
这一操作可以说对我造成了巨大冲击,就算游戏行业已经一个需要国家重视的新兴产业,就算腾讯之流已然是个庞然大物,但这里是中国,还没有资本家能让央媒把信号收回去的道理啊。
大家都蒙在鼓里,还不怎么敢评价这事。
直到6点40分,删除了所有“精神鸦片”相关措辞,改写标题后的新版本重新发出。措辞激烈的檄文重新变回官方本想表达的信号程度,大家这才放下了心来。
一时间,诉苦的,狂怒的,游戏人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的,这波是恶意做空股票等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有不少人开始质疑经济参考报和记者本身的含金量。
无怪大家群情激奋,身为官媒,这种信号风向的文章,发了又删,玩呢?严肃性呢?审稿呢?大夏天的来让整个游戏产业集体凉快一下?
然而这种稿子,真的会让什么年轻记者来写么?我带着好奇查了一下这篇稿子的第一作者。
王恒涛,党委委员、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 95年加入新华社,在总社当过编辑,三次援藏,藏区调研多年。揭露过高考舞弊案,推动过素质教育发展,开创了国内新闻界报道艾滋病的先河,促进了全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哪怕只是读着资料,一位忧国忧民敢创敢写的老编辑形象都会浮现在我眼前。
直到这时,一种名为悲伤的情绪才姗姗来迟,充盈了我的胸口。也许是一种想被主流承认的心理落空,也许是想到试图和长辈交流时的无奈,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
说真的,如果它出自一个不懂得分量的新手;一个心怀鬼胎的投机客,一个想要热度的三流媒体。那我几乎不会有任何感觉,但是当一位经历过考验的刚正老记者,在接到信号要求后理所当然的给电子游戏套上了“精神鸦片”的形象,理所当然的确认了稿子,理所当然的发了出来时,这能说明什么?
当我们走过了版号的寒冬,看着在政策扶持下日益增长的游戏产业,当我们为诸多游戏登上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名单而雀跃,当我们以为游戏这个领域的腰杆终于直了起来,不用继续背负着污名化,担任某些不愿承认失败之人的替罪羊时,王恒涛副总编辑用这篇稿子告诉了我们。
“在主流的发声人眼中,你们游戏玩家永远是个吸毒的。”
根据某位支持“精神鸦片”说的媒体透露:
【该文作者,《经济参考报》副总编王恒涛也在朋友圈转了一篇《新华社“雄文”炮轰王者荣耀,文章仅活了四个小时!》文章,并附加评论说:“这速度!公关与反击神同步,新闻大戏如此令人沉迷。”】
【在朋友圈转发了恢复后的雄文后,王恒涛激动地发表评论说:“感谢大家关心支持,万千心声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随后,王恒涛又语重心长地告诫某公司说:“腾讯有动作了,实实在在改进工作比公关和抹黑,更符合有社会担当的公司形象。网络水军把我们骂得好像南霸天,其实我只是以人民为中心,讲了点实话,不指向任何人。】
王副总编辑的时间还仿佛还停留在那个2000年,当年还在河南分社采编的他义愤填膺的报道着游戏厅老板杀人判刑的事件,其英姿至今停留在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中。他痛恨着那个杀人犯,可能也像痛恨那个杀人犯一样痛恨着游戏。
在该文发出的当天,腾讯方面发文表示,有关主管部门对全行业主动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并从《王者荣耀》试点推出各项举措。
官方的声音已经传达,不小心开成爆闪模式的信号灯在重启后传递出了正确的信号,游戏媒体人们庆幸原来自己还有明天,乐子人们围观者着一场严肃的报道如此滑稽的收场,而那些不理解游戏的人,明天早上起床,眼里还是一群贩毒吸毒的在那里弹冠相庆。
有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试图理解你。
宣泄一番情绪后,我又是庆幸的,因为这篇文章终究是被打回去进行了修改,而当年那篇《电子海洛因荼毒青少年,学子应远离电脑游戏》至今还高悬在网络上。选择不理解的人或许这辈子都不会理解游戏玩家,但是选择理解的人已然是权威的“多数人了”,一个习惯性的傲慢用词换来的是撤稿的代价。大人,时代真的变了。
停止甩锅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停止的。个别教育的失败又不能避免,就是找个背锅的,才能维持的了体面。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也许有一天电子游戏终究会卸下黑锅,将它郑重的交给短视频又或者别的什么娱乐,而这一代人又会牢记着它,一辈子也不愿接受下一个背锅侠。
但是至少,《经济参考报》它把文章撤回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