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最近的流行文化动向,mcu铺垫已久的“三虫同框”显然是一个大家都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不仅是老中青三代蜘蛛侠的银幕跨世界观首聚,也意味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故事已经第三次被广大观众所熟知。一时间,对于蜘蛛侠系列之后的动向众说纷纭,甚至有说法声称让无数人意难平的加菲版《超凡蜘蛛侠》还有复活的机会。
在观赏着这场超英粉的狂欢之余,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了一个问题:我们还要在银幕上看多少次蜘蛛侠彼得·帕克的本叔(或者是梅姨)死去?
或者说,超级英雄的故事,究竟还要被复读多少遍?

蝙蝠侠作为DC的顶流代表,他与漫威的蜘蛛侠的起源故事想必是普及度最高的。这两位英雄形象也是至今银幕版本最多的。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事实上他们无论是漫画、动画还是银幕版本都是最多的。
托马斯·韦恩与他的妻子玛莎,或是死在乔·齐尔手下,或是死于某个打扮成小丑的变态心理罪犯引发的暴乱,总之免不了横尸哥谭的犯罪巷。本叔在试图阻止某个从他那尚未学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侄子手下开溜的罪犯时,一遍又一遍的死于对方临时起意的枪杀。
这两个在现代最广为人知,也是两家公司最成功的代表性超级英雄角色的起源故事,几乎是现代人最为耳熟能详的。无怪乎有人会将超级英雄故事称为现代神话。但是,自第一部超英作品被搬上荧幕后,过去了几十年,我们似乎还在追求同样的故事。

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看到过全新的超级英雄故事了?
《黑袍纠察队》,《再生侠》,《无敌少侠》这些反套路作品固然存在,也有《一拳超人》,《我的英雄学院》这类基于日本人对美式超级英雄的理解诞生的作品。但是,抛开美式英雄外皮日式内核的动漫,再抛开那些本就建立在对传统美式超英的批判和嘲讽上的作品,距离你上一次看到一个全新的,原汁原味的,最正统的美式超级英雄,是多久以前了呢?

如果再加上一个“要有仅次于蜘蛛侠和蝙蝠侠这种顶流人气”的前置条件呢?请注意,当我在说“一个全新的,原汁原味的,最正统的美式超级英雄”时,我指的不是那些在已经很有人气的英雄形象上衍生出来的角色。换言之,夜翼,红头罩,蜘蛛女侠,毒液特工之流通通不在其中。我指的是一个不依赖任何捆绑销售,完全从零开始的全新角色。
答案是,没有这样的角色。
于是就会有蝙蝠侠,蜘蛛侠,超人这些超英里的先驱者和顶流的故事,在不管是漫画,动画还是电影的载体里,被无数次地重启,无数次地复述。这既有这些角色本身人气的影响,也是观众的选择。
换言之,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能看到的,要不就是“皮套大战”式的,(有人气的)英雄和他们的异世界同位体们聚集起来对抗跨次元的威胁,要么就是把大家已经听烂了的故事进行重启,软重启,或者把某个平行世界版本的故事再讲一遍……

不难发现,超英故事的创作已经被这套模式完全桎梏住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套模式哪怕是玩出花来,也不会比蝙蝠侠,超人,蜘蛛侠的起源故事效果更好了。今天的人们更想知道如果克拉克·肯特(超人)从小受到了完全和原作背道而驰的教育,亦或者是他生性残忍的话,会发生什么?
想要突破这套传统框架的难度本身就非常高,更何况粉丝群体还很有可能不买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想要看到的,也确实就是一遍又一遍被重复的那些故事,只是每次都会略有差异罢了。哪怕偶有几个平行世界的英雄得以正式迎来自己的退休生涯,也会因为“跨次元危机”或者“死者苏生”之类的大事件再一次被压榨其剩余价值。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英作品的创作力已然走到了尽头,这是一个没有未来的类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余下的只有被资本反复榨取剩余价值罢了。
想要给超级英雄作品现在的困境找到一个答案,我们恐怕还得回到超级英雄的起源故事上去:
正所谓,正义并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一种发现。对于“正义得以被执行”的渴望植根于人类的每一个个体中,也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英雄的故事总是存在着市场。尤其是当社会并不安定时,动荡的局势会激发人类对于正义的渴望。在经历了一战,禁酒令,大萧条后,二战的阴云也正在地球的上空聚集,世界上第一个超级英雄“超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国诞生了。
超人代表了人类对于地外文明的想象,也是当时的创作者对于一个有人性的神突破了一切框架的桎梏,和当下的社会产生碰撞会发生什么的解答。

因此,超级英雄的时代烙印本身就非常强烈。在二战的影响下诞生了美国队长这样的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角色;在911发生以后,恐怖分子也成为了超英作品的反派席位常客。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超级英雄本身是且仅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一种缩影,其最强烈的特征便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当他们试图把超英推销给其它的族裔,其它的文化时,会发生什么?
这即是超级英雄的,也是部分超级英雄的人气明显低于其他角色的原因,更是MCU迫切的想要制造更多所谓的少数族裔超级英雄但是却收效甚微的关键问题:他们的创作和他们想要推销的目标群体之间,不能说是关系不大,只能说是毫无关联。
一个自小目睹双亲被罪犯枪杀在自己面前,被严重的心灵创伤折磨的富二代利用多金,高科技和强健的肉体精湛的技巧打击犯罪是一个大众可以产生共鸣的角色,但是一个原型来自于北欧神话,挥舞着锤子和来自阿斯加德与九界的邪恶力量战斗的雷神显然不是一个全世界都可以轻易认同的形象。

相较于其它打击着更现实的邪恶的超级英雄,类似这样的天降设定在接受度上就无法被轻易认可,这类角色所对抗的邪恶并不实际,只是为了创造而被创造出来的故事性傀儡。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也是被全网狂喷的《尚气》最根本的核心问题,这也注定了这一角色开始就不可能成功:黑人白人拉丁人并不care,而作为亚洲观众来说尚气的故事又和普罗大众的实际生活完全不搭边,至于少部分的美籍华裔……我个人是很怀疑寺庙里拿苦无,带着奇怪的戏剧脸谱这样的流行文化东亚刻板印象大杂烩是否真的能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本质上来说,他们不过是达斯米奇与惊奇漫画批量制作的,靠着金钱与工业堆砌出的廉价英雄形象,以一种傲慢的姿态试图把美式超级英雄推销给所有人。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绝大部分能够消费得起超英故事的地区,吃饱穿暖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个问题。这样的前提下,一个有说服力的,能让人们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超级威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威胁可以是丧心病狂的科学家,精神失常的疯子,足智多谋的罪犯,庞大的资本巨头,狂热的宗教分子,躲在阴影中的秘密组织。但是阿斯加德的神仙,靠十枚戒指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或者一群别有所图的法师,无论哪个都不足以说服观众。
这类作品就是依靠着大量的资金,依靠成熟的CG特效工业包装出来的资本傀儡。在电影宇宙这样目前为止还算是没有其它成功先例的市场,又可以靠“皮套大战”带给观众的满足感来填补其中大量站不住脚的剧情与逻辑漏洞……
于是最终,一切又回到了开头:二十年之后,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的,或许还是倒在犯罪巷的韦恩夫妇。试问,等某一天,大众连反复重启的超英电影都感到厌倦时,超英作品的归宿到底在哪儿?

我不知道。
也许,只有当社会环境恶化到人们对于正义的渴望再一次被催生,才有机会看到新的,有灵魂的超级英雄角色诞生。
但我更希望,这样的一天永远不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