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游戏的诞生,讲过的人也不少了,但大家还是很热衷于讨论这个话题,然后去发现更劲的老古董。这些老古董那真是一个比一个古早,一个比一个离谱,不信你往下看。
就比如有段时间大家被科普的是1972年《乒乓》,作为诺兰·布什内尔的雅达利帝国第一炮,它经常被人当做第一款电子游戏,不过没过几年,就被界定为:“第一款街机电子游戏。”

毕竟,《乒乓》太年轻了!早在1958年,就有人搬出了这么一个大宝贝!

那是1958年的一个秋天,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放日,当参观者们怀着一颗憧憬的心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却看了的震撼他们一整年的操作——知名核物理学家威廉·希金博坦正坐在一台示波器面前,手里拿着一个金属盒子。

“希金博坦先生,您在做什么?”
“我在打网球啊!”
“???网球,什么网球?”
“看,我在打网球,你要不要来和我对战一把。”

曾为核不扩散进行游说,担任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第一任主席的希金博坦意识到,当时大多数科学展览是静态的和非交互式的。作为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仪器部门的负责人,他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也是他用实验室的器材做出了这款游戏的愿意。
在反思他的创作时,希金博坦写道,“玩游戏会让人充满活力,这更有助于向社会传达科学上的努力与信息。”

然而,目前很多中文社区搜到的资料和文章里,更倾向于把《Noughts&Crosses》(即《井字游戏》)列为历史上第一款电子游戏,因为它在6年前的1952年就已经现身,被很多人宣传为史上第一款电脑游戏,甚至还可以在谷歌网页直接游玩。

《井字游戏》的开发者A.S.道格拉斯,为了展示其人机互动的研究论文,特意在EDSAC上开发了这个游戏,供人游玩。
不过,在很多对于游戏起源的考据研究里,《井字游戏》都是被开除“游戏籍”的,因为一些人认为电子游戏要求画面活动或实时更新,只会输出固定画面的《井字游戏》当场GG。
事实上,就在《井字游戏》完成的同时,有一款名叫《西洋跳棋》的游戏被制作了出来,后世为了争论“《西洋跳棋》与《井字游戏》谁才是第一款用电子屏幕显示画面的游戏”撕得难舍难分,实验室摸鱼双雄了属于是。

而这部《西洋跳棋》的开发者更是重量级——他是指称语义最早的提出者之一,也是编程语言设计的先驱,发展了编程语言CPL的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

但是这两人都有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打游戏才做的游戏!
一个两个都是研究室大佬,左手教育右手论文,做一个游戏出来那根本就是打着其他算盘。那么有没有一款更早,而且是专门为了玩游戏而设计的电子游戏呢?
还真有!
在1951年5月5日的不列颠节上,伦敦科学馆展示了一款叫做“Nimrod“的电脑,这台计算机使用其使用灯光阵列面板做为显示器,专门用来给人打尼姆游戏。

尼姆游戏也算一种传统游戏了,本质是大家轮流拿棋子的一种益智游戏,拥有复杂的数学计算要素。
只可惜,英国知名电子制造商Feranti虽然开发这款游戏专用计算机,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解释计算机原理,所以自然不会用什么特别贵的电子显示器,以至于Nimrod痛失第一款电子屏游戏的地位。不过它依然是有记载以来,最早专门设计用来游戏的数字计算机。
想必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了:我前面说的是“第一款用电子屏幕显示画面的游戏。“
没错,让我们把时光拨回1947年。那一年,小托马斯·T·戈德史密斯和埃斯特尔·R·曼为“阴极射线管娱乐设备”申请了专利,比他们都早。

理论上,这玩意是一款导弹发射模拟器,玩家要对着这个屏幕控制旋钮,用一个点来模拟导弹,然后在屏幕上贴上一张画着目标的纸,只要你把点对准了目标再按下代表开火的按钮,这个点就会爆炸,代表你击毁了目标。
是的,目标全靠画,击中靠自觉,机器能提供的唯一变化就是改变电路从而让旋钮的控制手感更反人类,没有一点游戏计算内容。
其实,也许他们是想过加点花样的,但是当时他俩供职的迪蒙实验就快倒闭了,穷的飞起,根本没有骚操作的空间。这项奇怪的专利只生产了几台原型机,然后就封存了,也没有对后世的电子游戏界发展起到任何作用。

提到计算能力,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了,这位可是更进一步的重量级!
要知道,那个时代喜欢做游戏的人,真的很多,而图灵也不例外。
是的,就是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英国电脑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分析学家和理论生物学家,图灵测试那个艾伦·麦席森·图灵。

1948年的图灵和知名数学家D·G·钱珀瑙恩(就是发表钱珀瑙恩数的那位)俩人一合计:
“要不我们写个算法来让电脑下国际象棋吧!“
说干就干,他俩直接就写完了!
但是最尴尬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当时全世界的计算机发展水平都跟不上这俩大佬的想法,没有电脑跑的动这个算法!
最后,他们在纸上手动“运行”了该程序,实现了一次人和程序的象棋博弈,并一胜一负。

有显示没显示的,有计算没计算的,有专门目的没专门目的,直到今日,大家还在为到底谁才是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游戏”而争论。
这时候就有人要讲了,干嘛非要加各种定义,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插电玩游戏不就是电子游戏!(暴言)
那可就了不得了,因为一位究极选手即将抵达赛场!
还记得前面说图灵的国际象棋算法时我是怎么说的么?
“实现了一次人和程序的象棋博弈。”而非“实现了第一次人和程序的象棋博弈”

是的,有人在1912年,就已经做到了这件事!
但是我们先不说他,先科普一个东西——土耳其行棋傀儡。
土耳其行棋傀儡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之一,自从奥地利作家沃尔夫冈·冯·肯佩伦在1770年制作出这台机器来取悦玛丽娅·特蕾西娅女大公以来,它欺骗了整个欧洲足足87年!

肯佩伦宣称这个穿着土耳其长袍的头巾人偶里有一套极为精妙的自动机械,让它能够自我发挥和别人进行象棋博弈。
这玩意打遍欧洲好事者,什么拿破仑,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瑟夫二世全都是它手下败将。它甚至还会高喊“将军”,以及用字母板和群众交流。
虽然最后《国际象棋月刊》揭露了它内部有人操控的真相,但是欧洲人民已经被忽悠了几十年。
好,那我为什么要科普这个呢,因为——1912年,真的有人做出了一台这样的机器!

莱昂纳多·托雷斯 y Quevedo,20世纪初西班牙著名工程师,数学家,无线电控制和自动计算机开发的先驱,分析机爱好者,一个把人生过成维多利亚时代电气朋克画风的硬核男人。
他制作了一台能完全自动化的下棋机器,利用棋盘下的电磁铁来进行象棋的残局对抗。机器会利用电磁感应来识别棋盘上棋子的位置,并利用机械臂操作棋子。无论一开始棋子在哪一格,它都能识别出来并按照算法开始为白棋执行下一步。

如果电磁传感器检测到对手的犯规操作,它还会用礼貌的切换内置唱片机的碟片位置播放语音警告对手,如果对手犯规超过三次,这台机器就会直接终止比赛,认为对手不配和它对战。
是的,它甚至还原了语音喊“将军”和程序内的交流能力。
在现代可计算性理论诞生的三十年前,托雷斯就已经利用起了继电器切换电路来实现自动化,并提出了使用机电系统的简单自动机。

在后续开发过程中,托雷斯还发表了多篇论文讲述自动机程序和机器智慧,甚至畅想了人工智能,用电气朋克的技术装置运行蒸汽朋克差分概念,玩赛博朋克的课题了属于是。

那么,一个由“电驱动智能自动机”对手和你进行的棋盘游戏对抗,肯定也符合广义的电子游戏概念吧。
随着历史考据和资料的挖掘,说不定还会有人找到更劲爆的老古董。就算找不到,对于“电子游戏”的定义和前缀也足够大家继续为“谁才是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辩论好多年,但真正的快乐绝非驳倒别人,而是享受这些先驱者的创造力为你我带来的冲击与收获。
下一期,我们就要讲讲电子游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敬请期待:游戏机黄金与泡沫时代——从人人抢购到泡面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