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6日独家报道,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年8月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可以在大气层外绕地球一圈,并在重返大气层后凭借极高速度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攻击地面目标。
这性能这让美国情报部门大感意外,恨不得当场要求美国进入战备,行文措辞之间,给中国拉满了反派boss感。
甚至为了防止冲击力不够,他们还配上了这样的图片:

不是?谁家导弹能拉这么长一道光柱的?知道的是明白他们用了夸张手法,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已经研究出天基激光打击武器了呢。
根据新闻的说法,美军现有的预警雷达和中段防御体系多半部署在北半球和美国北方,美国南半球和南方缺乏预警。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核武器政策专家泰勒·傅瑞威尔更是告诉《金融时报》,他虽然不知道这次试验是否真实,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飞行高度较低,这使得他们很难追踪并摧毁。他随后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称,这种武器将突破美国一切防空系统,中国完全开发和部署这种武器,将“破坏战略稳定”。
嗯?这话有点耳熟啊?我记得除了高超音速以外的内容,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苏联弹道导弹计划的描述一毛一样啊。
让我们有请——你滴勋宗。

从苏穗宗赫鲁晓夫到苏勋宗勃列日涅夫,美国佬就这个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扯皮了多少年,还很快乐的给它们授予了北约的代号,反复宣传之间,不知道多要了多少军费,顺带还给预警卫星氪了一笔又一笔,一直拖到79年SALT II(限制战略武器第二轮条约)一签,直接把进入地球轨道的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包括部分轨道导弹给ban了,皆大欢喜,耶。
当然,你要说研究,那中国肯定是有研究的,但是犯不着高超音速导弹又不是个新事儿,中国的保密措施大家的是知道的,都被美国公开拿出来打舆论战了的项目那纯属考古挖出本历书——老黄历了。
事实上,这些战略层面的宣传和鼓吹,大部分时候都是为了骗军费的,美国军方每年要有几百上千条新威胁内容来忽悠国会山上的老爷们签字,至于民间那批自发跟着抵制,甚至要求制裁的,我只想说:这帮人是亚里士多德的妹妹珍妮玛士多吗?
比起关注这种有关战略布放的核弹头大杀器,其实前段时间的珠海航展内容其实更有意思。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最新研制的一种微型无人机,不到两斤的重量和两三百克的荷载,完美处于一种可以装上一发榴弹然后轻功变轨飞进屋内炸翻里面老蹲比的状态。
而且,该型无人机可以挂在其他大型无人机上进行远距投放,一台大型的攻击无人机上挂它一两百个不为多。
想象一下,你面对一片复杂的房屋和室内场景,决定呼叫空中支援,然后飞过来一架蜂巢无人机,往下投放了两百多台这样的攻击无人机悬停在战场头上,一边收集和更新战场信息,一边索敌自爆。
是不是画风一下子就汤姆克兰西了起来,利用各种单兵装置发射的无人机单元,协助搜索战场信息,甚至蜂巢无人机放出小型攻击无人机。这些我们往往只能在科幻游戏里用到的武器,正逐渐出现在现实中。

科幻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对未来技术的大胆预言,事实上,越来越多科幻游戏中出现的内容正在化作现实。
最典型的就是各种无人机的战术,从搭载机枪和导弹的武装无人机,到引导火箭炮打击的战场信息无人机,乃至上面说到的蜂巢自爆攻击无人机,玩的花样比狗哥裤裆里能逃出来的枪还多。而除了无人机,载人战斗机这块也是科幻武器最大的土壤之一。

一说到战斗机与游戏,就不得不提《皇牌空战》,该系列作为南梦宫的老牌IP之一,诞生之初便以其架空世界观下相对硬核的飞机战斗与炫酷的超级武器闻名于圈内,受到众多战机爱好者的喜欢,而该作品中虽然大部分战斗机是现实中所存在的机体,但是依然有许多非常科幻的原创机体。

这些机体的设计那叫一个大胆,负责机设的薮木一心在第一架原创战斗机后就开始放飞自我,这年头什么飞机最炫?当然是前掠翼。
什么?你说现实中的前掠翼翼尖和翼根在高速高机动下需要承受巨大应力,材料强度要求太高,而且翼尖振颤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可真是举证台词先给成步堂看一眼——有意义(异议)么?
直接拿出鸭式前掠翼布局,机动能力操纵能力拉满,玩的就是狗斗。机身上更是吸取了最新最潮的战斗妖精雪风带起的AI操作无人机概念,整个去掉了载人驾驶舱,拉细拉长,变成AI驾驶的无人战斗机。

在其登场的97年,这种激进而酷炫的外形简直惊艳了一群人,尤其是这种无需驾驶舱的气动向外形,科幻度拉满。
而在无人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细长的气动外形头部早就成为了大家熟悉的无人机造型。

甚至就连因为材料问题卡住苏美的前略翼飞机,也再一次出现在了航展的概念机舞台上。


另一边,枪械领域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各种作品里的枪械大多在折腾怎么做出炫酷的艺术外形,或者射出点什么花里胡哨的能量弹药,但是有一种科幻武器,一直主动或者被动的出现在游戏里,用它们统治级的科幻效果给予敌人心理阴影,那就是——自动瞄准智能武器。
先不说那些外挂里的自动瞄准,泰坦陨落的玩家一定被这玩意击杀过:智能手枪MK5,只要锁定好敌人,持枪大体瞄准一个位置,手枪里的火控AI就会自动跟随敌人,用强硬而准确的火力击中目标。
只要带上这么一把武器,除了同为一身超级装备经验丰富强大无比的铁驭,一般杂兵几乎是指哪打哪,甚至可以在移动中边跑边锁定,哪怕是铁驭,被套上三发锁定也能击杀。

虽然在这样一把没有集成任何光学原件的手枪上安装智能火控属实比较魔幻,但是能够自瞄的枪械倒是早就有了。
2011年,德克萨斯企业家约翰·麦克海尔在300码外猎杀瞪羚,这只撩人的小妖精是如此的活泼爱动,以至于我们亲爱的约翰先生瞄了半天,还是没打到。
几个小时后,愤怒的约翰有了一个新的主意,他可是一位互联网行业出身的资本家,打猎不过是他快乐资本家生活的业余爱好。既然用枪瞄准不了猎物,那我为什么不花钱请专家开发一款能够自动制导的步枪呢?
有钱的约翰先生决定说干就干,名为TrackingPoint的公司拔地而起。不过两年,一群被他用高额奖金协议吊着的专家就007加班开发出了一款AR系列的半自动智能步枪,然后又在一年内新增数款产品。

2013年,他们找了一位从未接受过射击训练的12岁女中学生,使用自己的Tracking Point智能步枪射击,分别准确命中了200米、500米、750米和1000米外的目标,枪枪命中精准无比,官网数据甚至表示哪怕是从来都没有用过步枪的人也能用该武器击中1200码(相当于12个足球场的长度)外的目标。
这个演示是如此令人震撼,甚至连美国陆军都找他买了6套,准备装在自己的狙击步枪上装装逼。
再后来,他们的新版本甚至可以支持移动过程中自动射击,只需要手动标记一个目标,然后内置系统就会操控激光测距仪测距并自动计算,只需要在提示的时候开枪就能击中目标。

只可惜啊,这位约翰先生着实是个有诚信的猛人,手下工程师没日没夜加班,最后进度就差了一点,但是就这一点,他还真卡着对赌协议一分钱奖金不发,结果导致大把员工离职,属于是公厕里响地雷——激起公愤了。
节奏太大导致约翰只能从执行官的位置退了下来,接手公司的是一为战争英雄,正儿八经有勋章的老兵,这人懂行懂管理,还能帮大家怼董事,这武器的活计才坚持了下来。
而最强大的一点还不仅如此,因为Tracking Point公司的智能步枪其实还完成了另一项高科技武器的实用化演示,那就是——手机。

是的,手机作为看门狗炒热的黑客武器,在一座满是物联网的城市里简直是无往不利,炸水管,停电箱,开门锁,甚至锁住别人的智能枪支也是轻轻松松,堪称赛博内家功夫第一武器,只要你是智能的,我就能控制你,完美克制智能枪支。
在15年的Black Hat黑客大会,知名女黑客Runa Sandvik现场演示了如何入侵Tracking Point的智能瞄准镜,通过wifi模块入侵后她直接锁住了这把枪的扳机,并且宣称可以靠干涉计算结果从而让它锁定到错误的目标上。直接导致智能步枪项目陷入舆论风波和安全审查从而一蹶不振,效果之好,甚至建议做进赛博朋克2077里当支线。
当然,虽然名声一落千丈,但是Tracking Point公司毕竟有资本在手,目前还是在慢悠悠开发打猎用智能步枪的。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曾经被视为科幻作品和电子游戏里的黑科技武器逐渐化作现实,它们往往在最初就有了技术基础,只是因为周边科学的发展限制未曾实现,又或者受限于成本问题,直到某个敢想敢干还不缺钱的人把这个项目做出来。科幻作品与现实的距离,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近。